新闻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报道

水池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2016-10-9 11:09:49      点击:
一、水池的安全措施
  (1)水泉的水深在大于0. 4m时,水池外围应设围护措施(池壁、台阶、护栏、警戒线等)。水泉的水深大于0. 7m时,池内岸边宜做缓冲台阶等。
  (2)旱泉、水旱泉的地面和水泉供儿童涉水部分的池底应采取防滑措施。
  (3)在水泉水池设在坡道下方时,水池与坡道之间至少应有3m的平坦缓冲段。
  (4)水泉水池距城市道路的间距不应小于Sm.
  二、水池的防水和配筋措施
  (1)水池防水方法不当和质量低劣是造成大量浪费水源和喷水造型走形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永久性水景工程一定要重视做好防水工程。推荐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加防水抹面或贴面方式,在地下水位经常较高时,也可采用水池外防水。
  (2)所有穿池壁和池底的管道均应设止水环或防水套管。水池的沉降缝、伸缩缝等应设止水带。
  (3)水池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宜将结构配筋的纵横主筋焊接成网,并用扁钢引出结构层外,以便用作电气设备的接地极。引出扁钢间距不宜大于lOm.
  三、设计地下水位的合理确定
  水池设计与地下水位的高程密切相关。由于地下水位未掌握好而引起结构选型错误及抗浮不够等工程事故时有发生。根据现行国家设计规范,地下水位应根据地方水文资料,考虑可能出现的最高地下水位,一般设计均取用水文资料的最高地下水位。在50年设计基准期内,一般水工构筑物地下水可变作用的取用按“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原则确定,不考虑罕遇洪水的偶然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下水位未能从地方水文资料分析得出,而仅反映勘测期间的地下水位情况。如果详勘在当地枯水期进行,所提供的地下水位高程将无法被设计取用,或导致结构计算的失误。所以设计人员应详细了解当地的水文情况,对未满足设计要求的地质勘察报告要求予以补充。要求考虑当地有无暴雨、台风的影响,是否会出现由于地表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引起地下水位提高。土建设计人员应结合对地下水位和地质情况的了解,与水工艺设计人员一起决定水池的基底高程,综合工艺流程要求、土建造价、运营成本、投产年限等诸多因素,制订出方案。例如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质剖面有流沙层时,设计人员应考虑是否可适当抬高基底高程,减少浮力对结构影响及避开流沙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