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胡优华:生态园林行业“跨界”与“创新”

2018-8-15 9:20:44      点击:
主持人:现在进行演讲的嘉宾是华艺园林董事长、安徽省风景园林行业协会会长胡优华先生,有幸请到他到现场跟我们分享,题目是生态园林行业“跨界”与“创新”。接下来掌声有请胡优华先生做精彩的演讲。


胡优华:各位老前辈,还有这么多的同仁,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分享生态园林行业的跨界与创新,这个题目上次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工程分会也分享过,这次加入一些创新的东西。


整个行业目前发展到现在进入了困难期,也是瓶颈期,不管是规划设计还是营造到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建设,我们是作为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把握战略宏观方向来对园林行业进行一次分享探讨。


我主要从行业的现状和行业政策指向以及园林产业化、和跨界创新以及健康系统构建五个方面跟大家分享。


生态园林行业,随着国家从城镇化发展进程来看,从开始绿化城市到园林城市,到现在的生态园林城市,整个过程来看,我们这个行业也是沿着这方向来的。目前行业的发展,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我们产业也经历了新常态,也进入下滑期。目前很多企业订单严重不足,不管是设计单位,还是搞营造的等等。增量园林减少明显,相反的是存量园林管理越来越多。这个行业处在转型升级的时期,最主要的是这个行业产业链没有健全,产业化没有建立起来。目前国家对生态园林这个行业没有高度重视,国民经济系列没有园林绿化几个字,工商注册商标也没有园林绿化,税务也没有园林绿化,保险业没有园林绿化,国家政策也没有对园林绿化进行产业化的激励措施,农业,林业都有,就是园林绿化没有。我们也要反思,住建部要加紧把我们园林绿化这个产业建立起来,我们不是一个种花种草的一个行业,也不是建筑行业的附属。还有作为一级学科的风景园林还没有国家立法,如国际上已有的注册风景园林师等。由于生态园林行业是综合性的行业,是文化艺术产业,是生命产业,也是一个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产品,所以我们行业因为政策的缺失就是造成行业现在被动的局面。


我们的产业化问题,上下游产业链整合难,作为营造,现在都叫施工,建筑可以叫施工,但园林不能按图施工,一定是在精心铸造产品,通过设计和不断的优化改进,这个观点一定要倡导。营造可以更能体现出园林行业的实施,用工匠精神来说明这点。另外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你做设计的,又想做营造,又想做花草苗木的生产,从产业链的覆盖是非常困难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园林行业产业化没有建立起来。


目前全国有一级资质的有一千多家,三级资质以上从业企业有两万多家,严重的产能过剩。现在一级企业有的靠资质来生存,投标靠运气,项目拼关系,马上资质取消怎么办?我赞成取消资质,建立企业资质信用平台,大家即将面对新时代的到来。


另外就是库存积压,由于政府引导,大量的苗木生产过剩,随着经济下滑面临困境,加上林业上允许苗圃申报林业产权证,用苗木抵押贷款,最后很多苗商跑路,造成社会上行业上很多问题。


目前整个行业从劳动力,从项目管理水平等等方面成本非常高,所以这个行业目前的现状来讲是非常关键的时期。


下面我从12家IPO企业和50家新三板的收益情况做一个分析。这有个50强数据来看收益视乎在逐年增长,实际上数据是不可靠的。我们只有从上市的企业产值来看,IPO增长非常缓慢,新三板的企业也是增长很慢。现在这个行业已经处于下滑期。还有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IPO的企业收入相对高一点,利润从20多亿下滑到16多亿。产业链看起来很长,设计营造苗木销售等,实际上从上市企业来看,我们的盘子收入很小。10亿以上就7家,3-15亿13家,最大的企业收入也就50亿,没有百亿企业。利润也是每年在下滑,一亿以上就6家,3000万到1亿也只有3家。行业收入仍以营造为主,收入也没有增长在下滑,设计收入只有10亿也在减少,各板块增速都是放缓或减少。


第二方面讲讲生态园林行业的政策指向。根据现状,随着国家政策的方向发展看很热烈,目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到现在只有七个地市被评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有很多,既要搞智慧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气候适应型城市等,看起来前景非常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企业没有感受到热烈的程度。


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下,首先我们现在构建生态园林系统,从生态园林城市、海绵城市,讲城镇化加绿色化。构建智慧生态园林系统,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上看,未来对企业有影响。另外是美丽中国梦让产业有非常好的前景。目前感觉互联网对园林行业影响小,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影响会非常大。还有国家PPP政策,对行业的拉动,对资本市场加上技术创新,以及转型升级方面有一个指向。另外是构建健康生态园林系统,生态健康,健康中国不只是身体健康,还有生态环境健康,生态健康是摆在行业面前未来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