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神奇了!600年前工程在北京暴雨中展现的奇迹
2018-4-3 16:08:39 点击:
在2011年6月23日的北京特大暴雨后,我们很多人想到了江西赣州千年不涝的排水工程,但是一些人却认为赣州地处山区,北京的平原地形根本无法学习借鉴。然而让人更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在今年的更大暴雨中,明代的距今已有近600年的一套排水系统发挥出比古代赣州排水系统更让人感到震撼的强大功能!在北京61年最大暴雨面前,这一地区身处暴雨中心却凭借着古代这套排水工程无一处积水,不能不震撼现在一些说得过多做得过少的官员,不能不震撼我们现在一些排水系统非常落后的城市!
明代开国之初,朱元璋就重责废话太多的茹太素,使得明代的官员废话大为减少,当然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办实事。明代官员在永乐年间修成的这一排水系统在如今北京特大暴雨中展现出来的强悍功能再度说明我们的官员少说废话多干实事是多么重要多么必要。愿我们能够学习借鉴明代官员在永乐年间建设的这套先进的排水工程,大幅减少空话大话套话,大幅增加办实事的时间和精力,真正用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真正用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异成绩!
中国经济网:昨天,京城遭遇了61年来最大的暴雨,造成局地积水成了“汪洋”。但今天上午,记者获悉,身处暴雨中心的北海团城却无一例积水报告。无论下多么大的雨,在这个城池上,都会雨过地皮湿,很快就渗流得一干二净,地面只略显潮湿,而秘密就在地面铺设的青砖和地下的涵洞中。距今已近600年的一套明朝建成的古代集雨排水工程,目前仍在团城“服役”。2001年,团城里的古树“白袍将军”生病,专家为其诊治找病根时,偶然发现了这套古代先进的排水系统。专家通过实验发现,在团城上即使遇到一次降水量达到18毫米的大雨,地面上也不会形成径流。据悉,团城上的青砖造型很特别,上大下小呈倒梯形,同时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每块砖就像一个微型水库一样。下雨天,雨水会通过青砖和缝隙流入到地下。若遇到大雨或连续降雨时,多余的雨水便会借北高南低的走势流入到石质的水眼中。团城上有十一个这样的水眼分布在古树周围,并且每个水眼的下部都有一个竖井,竖井与竖井之间有涵洞相连。涵洞高度在80厘米-150厘米之间,同样是用青砖建成的。多余的雨水到了涵洞以后储存起来,形成一条地下“暗河”。水眼除了有渗水及排水功能外,还可降低树根附近的水位,使土壤中的水分适宜树木生长。同时涵洞与水眼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地下通风系统,为城内的植物提供了良好透气条件。团城的渗排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储存了天然降水,并在旱季和雨季之间调节余缺。这套地下集雨排水系统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近600年了。
明代开国之初,朱元璋就重责废话太多的茹太素,使得明代的官员废话大为减少,当然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办实事。明代官员在永乐年间修成的这一排水系统在如今北京特大暴雨中展现出来的强悍功能再度说明我们的官员少说废话多干实事是多么重要多么必要。愿我们能够学习借鉴明代官员在永乐年间建设的这套先进的排水工程,大幅减少空话大话套话,大幅增加办实事的时间和精力,真正用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真正用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异成绩!
中国经济网:昨天,京城遭遇了61年来最大的暴雨,造成局地积水成了“汪洋”。但今天上午,记者获悉,身处暴雨中心的北海团城却无一例积水报告。无论下多么大的雨,在这个城池上,都会雨过地皮湿,很快就渗流得一干二净,地面只略显潮湿,而秘密就在地面铺设的青砖和地下的涵洞中。距今已近600年的一套明朝建成的古代集雨排水工程,目前仍在团城“服役”。2001年,团城里的古树“白袍将军”生病,专家为其诊治找病根时,偶然发现了这套古代先进的排水系统。专家通过实验发现,在团城上即使遇到一次降水量达到18毫米的大雨,地面上也不会形成径流。据悉,团城上的青砖造型很特别,上大下小呈倒梯形,同时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每块砖就像一个微型水库一样。下雨天,雨水会通过青砖和缝隙流入到地下。若遇到大雨或连续降雨时,多余的雨水便会借北高南低的走势流入到石质的水眼中。团城上有十一个这样的水眼分布在古树周围,并且每个水眼的下部都有一个竖井,竖井与竖井之间有涵洞相连。涵洞高度在80厘米-150厘米之间,同样是用青砖建成的。多余的雨水到了涵洞以后储存起来,形成一条地下“暗河”。水眼除了有渗水及排水功能外,还可降低树根附近的水位,使土壤中的水分适宜树木生长。同时涵洞与水眼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地下通风系统,为城内的植物提供了良好透气条件。团城的渗排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储存了天然降水,并在旱季和雨季之间调节余缺。这套地下集雨排水系统建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近600年了。
- 上一篇:专家建言破解昆明文化“碎片”困局 2018/4/3
- 下一篇:专家表示城市防洪应立足系统规划 20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