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改革创新催生“森林重庆”:一年种了十年的树

2018-8-14 9:21:55      点击:
昔日的渣场、拆迁片区新建时“留”绿,建设社区公园“增”绿,路口、交通转盘等空白点植树种草“扩”绿,公路、水系两旁“兴”绿……曾被冠以“水泥森林”的重庆自2008年8月启动“森林重庆”以来,全市投入178亿元,是前10年总和的2.7倍,种树798万亩,比前10年总和还多出12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


“一年种了十年的树”,背后是城市发展理念的嬗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说,种树有三大好处:一是符合低碳经济的国际大趋势,绿化母亲河,从而提升重庆国土资源的整体价值;二是提升农民致富发展环境,“靠山吃山”;三是提升吸引外来各种经济要素的投资环境,“满目青山”就是吸引力。 


城市发展理念的变革:种树改善生态环境,打造“低碳经济”


今年2月,重庆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级园林城市。近日,重庆市政府又提出,将用两年时间,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重庆市长黄奇帆表示,此举有四项重要意义:一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径之一,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经济、高效、生态、循环等要求;二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重庆通过污染企业的搬迁,使主城工业结构调整为电子信息、楼宇工业、都市工业等;三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迫切要求;四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


“在低碳经济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森林重庆’生逢其时。”重庆市林业局局长吴亚算账说,一公顷阔叶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000公斤,释放氧气750公斤。最近一年多,重庆新植树9.1亿株,正在把重庆这个“大火炉”变成“大氧吧”,全社会受益,也是最好的节能减排。 


2008年8月,重庆市启动森林工程,兴建城市、农村、通道、水系、苗圃基地以及长江两岸等五个森林工程,到2012年,都市区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到2017年,森林覆盖率提高12个百分点。“森林重庆”是重庆科学发展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近两年来,重庆市实施“森林重庆”“畅通重庆”“健康重庆”“平安重庆”“宜居重庆”建设,体现“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而其中“森林重庆”是基础性的。 


重庆高楼林立,人均拥有绿地、绿树较少,只有多种树,才能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绿地和新鲜的空气。去年,重庆市在103个危旧房片区改造中增绿留白,建设社区公园,使“城区老百姓出门500米就能见绿”。  


“绿树不仅改善民生,也是着眼长远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大渡口区委书记刘本荣说。大渡口建桥工业园区是重庆首个“园林式工业园区”,绿化面积高达40%,良好的生态吸引了美国卡万塔、凯雷等知名企业,单位投资强度已达沿海先进水平。


去年重庆交出亮丽的经济答卷:DGP增速全国第三,吸引外资增速全国第一,累计引进154家世界500强企业,列西部首位。这与包括“森林重庆”在内的“五个重庆”的发展模式下,软硬环境的改善息息相关。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实践:绿化母亲河


长江三峡库区是中国生态环境最为敏感的脆弱地区之一,水土流失严重。相关数据显示,三峡库区生态屏障核心区范围内森林覆盖率仅为22.2%,库区每年进入长江的泥沙约5340万吨。“森林重庆”一个重要部分就是绿化长江两岸,总规模380万亩,涉及23个区县,拟用4年时间,绿化重庆665公里长江两岸,实现“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记者近日到长江三峡段沿岸看到,不少昔日的荒山秃岭遍植新绿,乔、灌木和藤蔓植物结合,银杏、秋枫、香樟等植物营造出绚烂的景观。重庆将在长江两岸建成380万亩的森林,将每年减少800万吨入江泥沙,涵养水源3.8亿立方米;增加的森林面积每年可为三峡库区创造约200亿元的经济价值。  


为造福母亲河,重庆各地集思广益。涪陵区政府按生态林和经济林每穴15元标准予以财政补助。云阳县对长江两岸绿化工程整地、用苗、造林实行公开招投标,聘请专家把关。奉节县创新“招标法人、融资造林、三验终验”管理模式和“大窝大苗、足水足肥、客土植树”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