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师东兵

2018-12-24 8:49:20      点击:
 师东兵,山西省定襄县师家湾村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山西分会理事。1950年1月11日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68年在三十八军服兵役,后到某军工厂工作,历任厂部秘书、侯马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等职务,现为专业作家。
  发表或出版了近千万字的文学作品和戏曲剧本。其代表作有《短暂的春秋》《庐山真面目》《选择突破口》《怀仁堂政变》《清明祭》《高岗魂断中南海》等。他的26部戏曲作品分别被晋剧、豫剧、蒲剧等剧种搬上了舞台。

  诗的断想
  诗,是什么?诗是人们的心灵因震撼而发出的文字歌声,歌音的大小、高低、薄厚、长短、远近不同,但是音域的喜怒哀乐及其悲愤、呐喊是会因震撼而永远引发人们的共鸣。如果人们感受不到诗的震撼,或心灵歌声没有引发某种或可明喻或不可言传的联想,在情感上人们获取不到对命运或生活的启迪,诗的功能就应该打上问号了。我总是认为,这是诗的声的涵义。

  如果从诗的颜色上看,她必须属于大自然的生活和存在本身赋予的特色。任何人为的造作、虚假都会使她本身黯然失色而失去其纯洁。所以诗的颜色,应该是五彩缤纷的,真正的诗不能是单色或人工涂抹的色彩。绿色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固然引发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但是红色、黄色、白色也体现着大自然的厚实,给人以激情、沉稳和冷静,同样受人们的喜爱和向往。于是,诗从来就不会有,也不应该有永恒的、固定的模式和统一的乐章。多少人企图给诗定某种规定以及清规戒律,但是那些看似标准的东西却总是引发不出诗歌特有的功能,也不会在心灵上产生属于诗本身的歌音,甚至连声音都没有。因而色彩的单调窒息着人们的创造和自然的繁衍。所以,我敢说那不是诗而只能是文字的堆砌……

  这样,人们终于发现了诗是有生命的。她的生命和人们读她的次数有关,更是和人们的欣赏息息相连。如果人们不会常读、常看,或者看而迅即忘记,那么诗的生命也就结束了。诗歌的独特的生命,会生机盎然,也会枯竭而走向死亡,尽管人们很害怕死亡,但是自然的规律总是不可阻挡。如果人们一定要问诗歌的生命究竟有多长,那么我看就需要从诗歌的声音和色彩上去寻找答案了。在这个意义上讲,诗必然有生命,没有生命的就不是诗。


  诗既然有生命,就有侵害她的病毒,影响诗的生命的,诸如虚伪就是文学的病菌。甚至更可以说,虚伪就是诗的最大杀手。诗只要存在虚伪,她就会一病不起而终结生命,因而诗必须坚决、果断地拒绝一切虚伪。诗,一旦被这种病菌感染,诗就会有病,诗的生命就将面临完结。我们之所以看到那些多少代后仍被人们不断吟诵的诗,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称之为永恒的经典。经典给人们带来的是什么?我说是一种永远听不完听不够的声音和看上去始终会引发深思、遐想和共鸣的颜色。